你的位置:新万博首页z > 新闻动态 >


1983年李鹏出任副总理,邓颖超嘱咐他道:不要骄傲,不要脱离群众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9:28    点击次数:90


所以在10月16号,邓颖超深思熟虑后,让赵炜给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捎去这样一个心愿:

作为一个党员,我想再干最后一次大事。等哪天我不行了,千万别用药物救我,那样又费人又费钱。我就希望组织能同意,让我安乐地走。

听完邓颖超的交代,李鹏忍不住泪流满面,嘴里反复喊着“邓妈妈”,心里对她的敬佩像江水一样奔流不息。

对李鹏来说,邓颖超就像亲妈一样亲,他这辈子跟邓颖超和周总理有着割不断的深厚情谊……

【一、出身革命世家 父亲不幸牺牲】

咱们得从李鹏的出生讲起,说说他的来历。

1928年10月20日,李鹏来到了这个世界,出生在上海的一家不起眼的小医院里。

他家里人跟大多数人不一样,可以说是革命家庭,家里好多人都在干革命事业。

李鹏的舅舅中排行第五的,是大家熟知的革命家赵世炎,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创立人之一。

他参加过轰动全国的五四爱国行动,后来跟周总理一起成立了中共在欧洲的分支机构,还在党早期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中担任过重要角色。

不幸的是,就在李鹏出生前一年,蒋介石搞了个“四·一二”大叛变,那时候反动派到处抓共产党员,结果赵世炎就被他们抓起来牺牲了。

李鹏的姨妈,她的名字叫赵世兰。

受她弟弟赵世炎的影响,她也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,并且积极参与了我党发起的多次学生活动和推动妇女自由的活动,是我党里女性革命先驱的代表人物。

而且,李鹏的爸妈同样是党内很有名的老一辈革命家。

我的爸爸李硕勋,是共产党早期搞军事斗争的领头人之一。

妈妈赵君陶,在大哥赵世炎和姐姐赵世兰的带领下,很早就参加了光荣的革命事业。

在这种家庭环境里长大,李鹏注定要走上革命的道路。

他小时候的记忆不太完整,但记得父母总是很忙,而且对他特别小心谨慎。

那时候,全国都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氛围里,李鹏的家悄悄变成了大家秘密聚会的地方。他依稀记得,常有好多不认识的叔叔阿姨来到家里,跟爸爸妈妈聊到深夜。

小时候的李鹏听不懂他们在聊啥,只看到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满满的担心。

尽管如此,他还是觉得家里每天都人来人往,挺熙熙攘攘的。

到了1931年,所有事情都突然变了样。

到了这一年的9月,李鹏心里犯起了嘀咕,因为他都整整一个月没见到老爸李硕勋的身影了。

而且,从八月份的某一天起,妈妈就变得特别心烦意乱,时不时还会背地里掉眼泪。

他搞不明白,这到底是咋回事呢?

没想到过了几天,李鹏收到了一个让他终生难忘的坏消息:他爸爸不在了!

1931年8月头上,党组织突然安排李硕勋去海南,让他带领那边的革命武装队伍开展斗争。

他接到任务就立马行动,一个人匆匆出发了。

过了几天,李硕勋从码头上岸,来到了海南的海口。

可谁又能料到,他等来的不是期盼中的当地党组织同志,反倒是一伙国民党反动分子!

因为有人背叛,反动派早早就掌握了李硕勋的行动计划。

就在他住在旅馆里,打算召集党员开会时,不料被国民党的特工给逮住了。

李硕勋被捕的事儿像风一样,跨山越海地传到了李鹏和他妈妈的耳朵里。

因此,妈妈每天都哭得稀里哗啦的,心里一直七上八下,担心着爸爸的安全。

不幸的是,李硕勋终究没能躲过这一劫。

1931年9月16日,李硕勋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狠毒杀害。他壮烈牺牲的时候,年仅28岁。

父亲离世后,李鹏就跟妈妈回到了四川成都的老家,他们俩从此互相依靠,一起生活。

过了好些年,李鹏碰到了一个对他的人生有着重大影响的人,这个人就是他的“邓妈妈”邓颖超。

【二、“邓妈妈”的悉心照料】

1939年的时候,李鹏和邓颖超第一次正式碰了面。

回到四川老家不久,李鹏的妈妈就被单位安排到重庆去上班了,小小的他只好和家里的长辈们一起过日子。

岁月匆匆,时间过得真快,不知不觉妈妈已经离开我8年了。

这些年,李鹏只和妈妈见过一回,跟其他同龄孩子比起来,他少了好多妈妈的疼爱和陪伴。

到了1939年6月的某一天,李鹏的生活轨迹有了新转折。

这天,李鹏正在教室里上着课呢,突然,学校里的一位老师急匆匆地跑进来,把他从课堂上拽了出来,一脸兴奋地跟他说:

赶紧整理一下回家瞧瞧,家里来了位贵客呢。

那时候的李鹏才11岁,他压根没想到老师口中的“贵客”会是哪位,不过他还是乖乖地往家里走去了。

到了家门口,李鹏听见屋子里叽叽喳喳的聊天声。

平时家里总是静悄悄的,没想到今天一下子变得好热闹,这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小时候的时光。

接着,李鹏推开门走了进来,一看屋里全是人,可对他来说,这些面孔都很陌生,唯一熟悉的就是他的三姨赵世兰。

李鹏一进门,大家的眼睛一下子全盯在了他身上,接着纷纷跟李鹏打起了招呼。

有人讲他个子窜高了不少,有人夸他身体变得更强壮了,还有人说他模样越来越像老爸了……

就在这时,一位大婶走过来,拍了拍李鹏的肩膀笑道:“嘿,小伙子,你啥时候窜得这么高了?”

正当李鹏一头雾水的时候,三姨赵世兰走了过来,给他讲解了一下。

这位是你妈妈经常跟你说的那位邓颖超婶婶。

一听到邓颖超这个名字,李鹏心里头就热乎起来,特别兴奋。

李鹏从小时候起,妈妈经常给他讲邓阿姨的事情,所以他对邓颖超阿姨心里充满了尊敬。

其实,邓颖超之前已经见过李鹏,这次并不是头一回。

李鹏年纪还很小的时候,邓颖超就到他家里参加过会议,不过那时候李鹏才只是个连两岁都不到的小不点儿,对那事儿一点儿印象都没有。

这时候,邓颖超猛地看到李鹏脑袋后面包着好大一块纱布,她心疼地问起了这是咋回事。

李鹏说,是因为日本飞机的炸弹落到了学校宿舍旁边,结果他的头被炸伤了。

邓颖超了解情况后,立刻怒斥了日本人的残忍行为,随即让李鹏坐下,并小心翼翼地帮他换了绷带,还细心地涂了药。

这时候,李鹏觉得邓阿姨给他的感觉就像妈妈一样,心里暖洋洋的。

瞧着李鹏那受伤的地方,邓颖超心里头特别难过,她跟赵世兰说,咱们得想想办法。

要不咱们把孩子送到重庆我那儿,让他在我那儿养身体,还能顺道让他见见他妈妈呢。

赵世兰也表示了同意,所以当天邓颖超就领着李鹏从成都出发了。

到了重庆,李鹏就住进了周总理以前租的那个叫周公馆的地方。

那时候,周总理已经去了延安,所以邓颖超就先放下了自己的工作,还请了大夫到家里来,天天守在李鹏身边,细心地照顾他。

在这儿,邓颖超一个人负责打理李鹏的衣食起居。

看到邓颖超每天忙忙碌碌,给自己煮饭、洗衣服还帮忙上药,李鹏心里觉得特别被关心,暖洋洋的,对邓颖超的细心照料满心感谢。

没过多久,李鹏就见到了老妈。但老妈手头还有活儿要忙,所以这次见面只能匆匆聊了几句。

后来在1941年,为了李鹏的安全着想,邓颖超就把他带到了延安。

在延安的时候,李鹏去了党专门给烈士家属办的学校学习,生活方面还是由邓颖超大姐来关心照顾。

时间一长,李鹏就开始称呼邓颖超为“邓妈妈”,因为邓颖超对他的照顾就像亲妈妈一样温暖细致。

1945年的时候,李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。

因此,邓颖超兴奋得整晚都没睡着,在正式宣誓成为党员前,她跟他讲了好多党员该尽的责任和任务。

尽管心里已经记得清清楚楚,他还是认认真真地听邓妈妈把话讲完。

在打仗那会儿,李鹏按照党组织的安排要去战场前线。邓颖超帮他打包行李,一边折叠衣物,一边忍不住眼泪直往下掉。

这时候,邓颖超心里已经把李鹏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看待。

上战场是党员的责任和担当,但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,子弹可不长情,邓颖超既为他感到骄傲,又忍不住心里犯嘀咕。

李鹏完成学业后,他做出了去苏联继续进修的决定。

离别之际,邓颖超眼眶泛红,泪水不停地流,她凑近李鹏耳边轻声嘱咐:“好好去学习知识,将来报效国家!”

在李鹏后来的日子里,邓颖超一直对他关怀备至,照顾得十分周到。

李鹏觉得自己特别幸运,这一辈子能有两位妈妈陪伴着他。

其实,李鹏不光得到了邓颖超像母亲一样的关爱,还享受着周总理如同父亲般的呵护。

【三、“周伯伯”的传教解惑】

要是说邓颖超像慈母那样细心照顾他,那么周总理就如同严父一般,引领他坚定地踏上革命征程,给他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。

在邓颖超前往成都探望李鹏之前,周总理早就打听过李鹏的一些事情了。

听说李鹏的妈妈去了重庆上班,把孩子单独留在了成都,周总理就说:

孩子一个人在那咋行呢?赶紧先去把他接过来呀!

周总理的关心,经由邓颖超之手,也让李鹏知晓了。

李鹏心里特别感动,他没想到会有素未谋面的好心人这么关心自己,那一刻,他对周总理的尊敬之情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。

1940年的时候,李鹏住在重庆的周公馆里,他头一回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。

一见到李鹏,周总理就注意到他背有点驼,便对他说:

小子,你背有点驼,日常得多留心调整姿势,大男孩儿得把背挺得直直的才行。

1943年的某一天,李鹏再次去拜访了敬爱的周总理。

那天,周总理正在办公室里忙得不亦乐乎,处理着各种事务。不过,一听说李鹏来了,他立刻就放下手头的活儿,连忙请李鹏进屋坐。

一见面,周总理就笑眯眯地对李鹏说:“你的背还挺不直吗?”

15岁的李鹏压根没想到,周总理居然还记得他3年前有点驼背的事儿,心里头别提多感动了。

他立刻站得笔直,回答道:“已经不弯了!”

随后,李鹏满怀热情地说:“周伯伯,我特别想加入革命的队伍。”

瞧着年轻有为的李鹏有着这么宏伟的革命理想,周总理心里头特别高兴,他亲切又认真地跟他说:

没问题!不过得说清楚,你得先下苦功学文化、学思想,等真正学到东西了,才能更顺手地干革命的事儿。

接着,周总理也聊起了李鹏的爸爸。

你老爸李硕勋是为了革命丢掉了性命,他是个了不起的开路人。你得怀念他,更要以他为榜样!

李鹏把周总理的每一句叮嘱都牢牢记在了心里,一个字都没忘。

从那以后,周总理对李鹏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,虽然态度认真严格,但总能传授给他不少人生的智慧。

有次,李鹏去找周总理,想请教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不太懂的地方。

因为周总理正忙着,所以让他在书房里稍等一会儿。

在屋里看书那会儿,他瞧见书架上有本《堂吉诃德》,觉得挺有意思,就拿下来随手翻了翻。

不一会儿,他听见周总理来了,于是赶紧把书放回书架上。

过了几天,周总理碰到李鹏,就问他:“我那本书,你有没有拿去瞅瞅啊?”

李鹏摇了摇头说没找到。这让周总理挺纳闷,他再次站起身,在书架上细细翻找起来,找了老半天才算是找到了。接着,周总理就耐心地跟李鹏讲起了道理:

今天我得说说你了。以后看完书,记得放回原来的地方,要不然下回找不着了,得浪费好多时间呢。

从那以后,李鹏把周总理的话牢牢记在了心上。

几年后,他进了党校深造,然后跟周总理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。

等他讲完,周总理乐呵呵地说道:

听你这么说,感觉你在政治上真是长进了不少。在延安,你天天跟在毛主席身边,可得好好向那些有经验的老前辈们取取经啊!

对李鹏来说,周总理就像亲爹又像导师,一路上给了他好多教导,让他收获满满,一辈子都用得上!

【四、邓颖超晚年嘱咐“不要脱离群众”】

新中国成立后,李鹏自告奋勇,跑到最前线去开始他的工作生涯。

在底层岗位奋斗的日子里,他收获满满,成绩斐然。通过在基层摸爬滚打,李鹏对党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体会。

1976年1月8日那天,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中!我们敬爱的周总理,这位为人民服务的好总理,因为生病永远离开了我们。

听到消息,李鹏立马赶往了北京,心里特别难过,同时也在尽力安慰邓妈妈,让她别太伤心。

这时候的李鹏,心里满满都是对周总理一生辉煌成就的怀念,想到周总理曾经的教导,他暗暗在心里下定决心:

咱们得向周总理看齐,为国家和党的进步添砖加瓦,为老百姓的美好日子加油干!

1983年的时候,李鹏开始担任起国务院的副总理职务。

听到消息后,邓颖超马上就去看了李鹏,像慈母对待孩子那样,语重心长地对李鹏说:

不管怎样,千万别自大,更不能疏远大家!

李鹏把邓妈妈的叮咛当成了自己干工作的准则,一直牢牢记在心里头。

在李鹏担任副总理的时候,他负责管理国家的能源、交通等大型建设项目,经常亲自跑到一线去看实际情况。

煤炭不够用了,他特地跑到西北,去推动准格尔的煤电项目和神府东胜煤田的建设进程。

碰到交通难题时,他主张打造一个整体的交通网络,给如今的高铁和航空业的发展铺好了路。

1993年,李鹏再次挑起了国务院总理的重担,为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更快推进,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。

多亏了他的帮忙,我们才能制定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“九五”规划。

另外,他也一直在努力参与三峡大坝的建造工作。

他一共19次到三峡工程实地查看并给予工作指示,对这项关乎民众福祉的大工程贡献巨大,还很好地解决了移民的安置问题,真是劳苦功高。

2003年的时候,李鹏不再担任一线的工作职务,退到了幕后。

他在自己的回忆里写道:他这辈子,一直都受到邓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。邓妈妈那份像妈妈一样的爱,给了他工作上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!

【结尾:】

邓颖超老奶奶晚年时,不管手头工作有多重,李鹏总是会找机会去看看她,陪陪她。

1992年,邓颖超病得最重的那几天,李鹏夫妇就像亲生儿女一样,整天陪在她身边,细心地照顾着她。

很可惜,邓颖超的病已经非常厉害了。

她快不行的时候,还在用尽最后一丝力气,小声地反复说着“李鹏”这个名字。

而“李鹏”这个名字,成了她留在世上最后的念叨。

7月11日,邓颖超因为病情严重,经过治疗还是离开了我们,享年88岁。

这一天,李鹏站在邓妈妈病床旁边,伤心得眼泪止不住地流,整个人都哭湿了……



    热点资讯

    相关资讯